校属各单位:
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为了进一步推进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教研室在立德树人、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教研室由学校统筹设置,归属相应二级学院(部、室)管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深化教研室建制改革与创新,有序推进学校的教学运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研室设置原则
教研室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利于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
2.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3.有利于专业建设与发展;
4.有利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5.有利于师资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
三、教研室设置形式
教研室按专业或课程(群)设置, 以“学校→二级学院(部、室)→教研室”或“学校→教研室”模式组建,原则上应涵盖相应专业或课程(群)的所有任课教师。一般情况下教研室设主任1名,每个教研室的专兼职教师不得少于5名,以便于有效地履行教研室工作职责,人数较少的可成立教学小组,归属于相近专业的教研室。
四、教研室设置流程
1.教研室的设置由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教师提出申请,填写《教研室设置(调整)申请表》(附件1)至所在二级学院(部、室)。
2.二级学院(部、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至教务处审核。
3.主管校领导审定并报学校同意后发文公布并转至人事处备案。
五、教研室主要工作
1.教学组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组织落实教学任务,开展多元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规范课堂教学,严格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各个教学环节(备课、授课、实训实习、课程设计、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2.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立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定并规范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产业发展、教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选用或编写高质量教材和指导用书,进行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资源库、开放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建设。
3.实践教学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课程实验、阶段实习、综合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指导。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协助建立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4.专业建设
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新专业申报,提升专业层次。不断研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教学研究与改革
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推进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申报。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开展同行评议。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议,及时了解教学改革领域的最新动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形成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氛围。
6.师资队伍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制定教师培养计划,严把新教师开课关,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指导(即导师制),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
六、教研室主任任职条件
教研室主任由二级学院(部、室)选聘,填写《教研室主任聘任申请表》(附件2),报送教务处审核,经学校批准后至人事处备案。
教研室主任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该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
2.教龄原则上不少于2年;
3.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作风正派,团结同事,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
七、教研室主任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本教研室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全室人员的工作任务。
2.制定本教研室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3.审核任课教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作量;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检查本室人员的教学、科研任务完成情况。
4.进行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听取本室人员的意见,并负责向二级学院(部、室)汇报。
5.配合二级学院(部、室)做好教师引进和校内外兼职教师聘任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24年9月4日